
(上世紀90年代,傳記作家陳駿使用的索尼磁帶采訪錄音機,至今還保存了幾盒磁帶,其中有一盒是福建晉江一家鞋企高管的訪談錄音;一盒是康師傅的一位臺灣副總的講課錄音……這錄音機是陳駿的老物件,這其中就有很多的故事。)
開寫傳記網站傳記作家陳駿回憶錄寫作分享課——教你怎樣寫好回憶錄。
當你想寫回憶錄的時候,方法有三種:1)請自傳回憶錄作家或寫手代寫(如果要保證質量就需要面對面采訪);2)自己在電腦上,或坐在書桌前用筆在紙上寫;3)找一個有時間的對你知根知底的人(老伴、親戚、同事、朋友、關系好的老鄰居等等),在一起喝茶、喝酒聊天,用錄音機錄下來——作為回憶錄寫作素材,這種方法比一個人坐在電腦前苦思冥想好多了,既有老年人的心理療愈作用,還獲得了豐富的回憶錄素材。有了這些素材,你的回憶錄已經成功了三分之一。這一條相對于請回憶錄作家代寫,更自由一些,但可能你旁邊的“聽眾”沒有傳記作家效率高。
從本篇開始,傳記作家陳駿幫助想擁有回憶錄的人怎樣挖掘、口述回憶錄素材。
在老人回憶錄訪談過程中,怎樣通過家中老人保留下來的老物件(有紀念意義的)獲得回憶線索?如過往的書包、書信、搪瓷缸、各種票證、各種證書獎狀、中山裝、鋼筆、結婚證、老車票、老照片等等,引導提示每個老物件講幾個故事。有的老人可能保留很多老物件(如大半輩子沒有搬過家,家中空間大,有收藏舊物的習慣),有的老人也可能身邊只有一樣或幾樣,不要緊,生命各階段用過的各種東西,雖然不在了,但它們潛伏在記憶的深處,等待你去挖掘發(fā)現。開寫傳記網站的客戶中,有一位黑龍江客戶家中至今還保留偽滿洲國時期的小算盤(當時日本人用小算盤);還有一個藍色的時髦的雙肩包,可能是日本產的;客戶還講到:上世紀80年代,主人公的父親平反,主人公一家去遷墳(主人公父親因歷史反革命罪1951年被槍斃,此后30年不準家人上墳),發(fā)現主人公父親的衣服都爛完了,但衣服上的黃銅紐扣卻完好如新——通過這個細節(jié),講到父親的身份——長春解放前,其在國民黨守軍鄭洞國部任機槍連指導員,主人公說:“我爸的衣服質量可好了……”你看,一個老物件的細節(jié)能回憶很多往事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