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這個堅持原則的人被扣上了貪污的帽子。這世界就是這么荒唐。這種無中生有,雞蛋里挑骨頭的打擊報復(fù),注定徒勞無功。后來查了我好久也沒什么結(jié)果,但我覺得也沒法干下去了。于是就把自己的工作做了移交表,把賬本、公章等用黨旗包好,交給主管會計。
為維持生計,我只能到鄉(xiāng)下走街串巷,搞一些維修籮籠的手工活兒等等。這樣的生活大約過了一年半的時間,我又回到縣委要求給我安排工作。
多年以后,我常常反思。
決定不干會計這件事,我是理性決策還是沖動選擇?是什么原因?qū)е铝诉@一決定?這一決定的后果是什么?如果那時,我沿著會計這條路一直走下去,我的人生之路會怎樣?
在那個物質(zhì)極度匱乏的年代,在縣城,放棄國家分配的正式工作,謀生是艱難的。加上各類運動頻繁,普通人只有緊跟形勢,努力避免自己落后。往往因為你多講了一句話,哪怕是一句平常的話,也能讓你瞬間陷入逆境,早晚兩重天,甚至身陷囹圄。
形勢讓你敬畏。
從這方面來講,像我這樣的老實人當會計,確實是勉為其難。并不是說,我的會計技術(shù)不行,而是時刻要在政策、制度和人情世故之間做出選擇。很多時候是兩難之選。面對這樣的情形,僅僅正直、老實是遠遠不夠的,別忘了我們是人情社會,除了堅持原則,還要學會靈活變通,否則往往寸步難行。
中國幾千年歷史中,歷朝歷代的官場中,都不乏正直無私、堅持原則的人,然而,這樣的人,大多得不到重用,被邊緣化,被誣陷,因為在有私心的人眼里,你是異類。
說到底,我除了年輕氣盛外,是性格決定命運。性格是很難改的。我想,老實人,就做些老實本份的事。老實人,自有老實人的福,我的一生證明了這一點。
回憶這段人生起伏的歷史,孩子們也熱心參與,幫我回憶和分析。孩子們說得對。孩子們說:“其實我們感覺也算不上誣陷。應(yīng)該是領(lǐng)導(dǎo)有私心,讓會計做違反原則的事情。結(jié)果老爺子比較正直且不會逢迎,更多的應(yīng)該是遭受打擊報復(fù)或者被邊緣化,加之老爺子脾氣倔,從而產(chǎn)生了一系列后續(xù)發(fā)生的事情。”
“好像記得老爺子說過,他有一位同學后來當了四川省長,對老爺子影響很深的是我的奶奶,好像經(jīng)歷過什么,死活不讓我父親當干部。”
這期間,我吃了很多苦,受了很多罪。我不想多說,都過去了。受苦受難的不是我一個人,整個社會都在受難,扭曲。